各位税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老戴讲税的时间!
本期开始,和大家介绍第一个千户集团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指引的行业篇——银行行业篇(简称指引)。
银行行业篇主要是介绍商业银行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该篇先从银行行业概述、重要业务特点、财务核算特点,引出商业银行税收风险应对方式方法的改进,并列举目前有效的(截至2014年)的银行业特殊税收政策,最后,再分别就银行企业在不同税种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分类进行描述和提出审核检查指引。
本期,老戴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该篇有关银行行业概述、重要业务特点、财务核算特点以及商业银行税收风险应对方式方法的改进这部分内容。
虽然,这些内容并未有实际涉及到税收风险分析应对的具体事项,但是,我们都知道,税收是由业务产生的,是要通过财务核算方式记录,并最终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税收风险的根源实际上来源于业务,是对业务的经济实质产生错误的判断或者故意歪曲,或者是对业务进行错误的财务核算,又或者是存在税会差异时未按税收规定处理而产生的。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也会对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有重要的帮助,我们更可以通过该篇的这部分内容的描述,来理解税务机关对银行行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
一、行业概述
指引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行业的,因此,其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和严格的行业监管和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等。
二、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及特点
1.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其实就是银行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通过吸收和借入形式筹集资金,是银行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构成银行经营的基础,包括存款业务和非存款业务。这是构成银行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事项。
2.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指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的行为,主要包括贷款业务、投资业务等内容。贷款业务是银行以债权人地位,将货币资金贷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一种信用方式。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银行主要的投资业务为证券投资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是通过金融工具进行的投资活动,是银行除贷款外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渠道。由于资产的特殊性,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以贷款资产减值准备为主、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为辅的拨备制度进行风险防范。
3.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银行不运用或很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其实就是各类直接收费的金融服务业务了。
4.国际业务
国际业务包含银行对本国居民开展的外汇业务和对外国居民开展的本币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资业务、外汇买卖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等。
三、银行的财务核算特点
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性,银行财务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银行会计核算同银行的各项业务关系十分密切。
2.银行会计具有显著的宏观性和社会性。
3.银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特殊性。
4.银行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特殊性。
5.银行会计科目设置具有特殊性。
四、商业银行税收风险应对方式方法的改进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的特点,税务总局对商业银行的税收风险应对方式,提出了如下几点改进的建议:
1.以总行主管税务机关对总行的监管为主,应特别注意加强对银行重大交易事项、非常规业务事项、新兴业务事项、行业普遍存在的高风险事项的管理,加强与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共享工作成果,共同应对税收风险。
2.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在深入了解企业相关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方法、纳税管理规章的基础上,重点审计制度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发现银行系统性税收风险,并厘清总行与分支行在业务流程和各税种纳税申报上的权责定位,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应注意着眼于银行业务收入和成本产生时点,结合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确认价值实现节点、进行纳税义务判定,并将判定结果与银行实际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比对,进而确定企业具体涉税风险。
3.深入了解信息系统。由总行主管税务机关从业务和会计科目两个方面入手,深入了解银行的信息系统,从而发现企业税收风险,必要情况下,辅以分支机构税务机关实地核实验证,最终确定具体税收问题,避免各地税务机关重复低效劳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注意加强税企合作。应特别强调税企合作的必要性,通过税企高层对话、签订遵从协议、开展政策辅导等方法,进一步加强银行领导层对税收工作的重视程度,自觉优化管理流程、强化信息系统对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的支持、前置税收管理环节,不断提升银行自我税收遵从能力。
本期就先和大家分享行业概述的上述内容,下期分享银行适用的税收政策。
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阅读,老戴讲税,不是靠吹,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