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菜花来了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终于,在利益相关方各种纠结,各种观望和各种揣测之后,特朗普在今天正式签署行政命令,拉开了关税战的序幕,以“对等关税”为由对世界各国全面加税,等同于向全世界经济性宣战。行政令的内容很长,加上特朗普在同一时间颁布的另一个行政令取消了800美元的关税优惠,对中国经济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世界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行政命令的生效时间是4月9日,尽管在此之前也可能有变化(毕竟特不靠谱的外号也不是白给的),但是无论如何,关税战争已然开始,我们试从文本解析和深度观察的角度对特朗普这次大战的意图和未来的走向做个浅显的分析。
首先,行政命令花了很长的篇幅回顾了世界关税的变迁和美国的经济诉求,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美国开打关税战的逻辑:
1)世界对我不公,因此我报世界以怒火:这个部分主要是回顾和比较了各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论证尽管美国竭尽全力降低世界贸易的壁垒,但是各国都基于自己的利益在关税上设置了各种保护。行政命令做了关税平均税负的比较,无论比较的客观性如何,中国在每次比较中都被列上了。虽然对欧洲的指责颇多,但却没有列举主要的欧洲国家,这个部分的结论就是美国需要“对等关税”来对抗其他国家“不公平”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来的贸易逆差。
2)从深层次论述了美国政府对相关经济发展规律的认知,把制造业作为了一切的核心来论述关税的重要意义,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论述必须通过关税来反向促进制造业的回流,因为制造业是科技创新,工作就业等诸多经济核心要素的基础,当然估计也想借渲染制造的重要性给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制造气氛和基础。这段话里明确提到了,上述的看法其实在第一任任期和拜登任期上是延续的看法,如果对比这段话和卢比奥在两院发表的就职演讲,可以发现两者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于是,“美国优先”从一个战略上自我为中心的立场被转化为一个不得不为、涉及安全、涉及发展的重要方向转变。从逻辑上客观地说,仅靠关税是肯定不可能解决制造业回归的目的的,此外,在这段内容中也没有把关税和财政赤字的产生和化解相联系,虽然两者事实上也存在关系。
从行政令前半段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下一届总统特朗普是否还能继续连任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美国的贸易保护倾向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存在,只是程度可能会忽轻忽重。事实上,在这段话里,“对等关税”其实只是表面原因,在“对等关税”之下,是美国希望通过关税壁垒来迫使产业转移的深层目标,尽管这一目标事实上几乎不可能靠关税来达成,因为最终的结果必然要看综合成本和效率比较。但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和目前两党对于美国未来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共识决定了,无论最终成效如何,这样一种贸易心态今后都会主导美国整体的政策风向相当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考虑到关税对于通胀的直接影响,包括和盟友之间具体谈判的需要,行政命令赋予了特朗普随时进行调整的权力,在这项权力下,特朗普可以随时以各种平衡性的理由暂停或者回复行政命令下的关税。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尽管大势清晰,短期波动将会频繁出现,世界经济的确定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企业的灵活生产能力将至关重要,全球化布局的方式可能也需要在多个可能的战略节点进行特定安排。比如,这次的行政令显然对美加墨的关系做了一定的特殊考量,某种程度上,这种妥协在未来可能会频繁出现。
特朗普作为商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任何时候看来巨大的短期利益都可能对他构成重要的诱惑和理由(考虑到乌克兰未来的违约风险而仍然以绝对性的方式主张矿产利益就是一个明确的现象)。因此,在关税战中,可能会有多个局部的妥协,平衡和再调整。这样的状态将产生出一些新的机会。
然后,关税的表述和财政赤字解绑本身表明,特朗普也意识到了,从逻辑意义上,以关税替代所得税税制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关税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能够分摊财政的压力,解决部分预算的问题。但,无论是否考虑到大幅通胀这样一个美国显然无法持续承受的经济后果,都不可能像计算小学数学那样来计算关税和财政赤字的平衡。某种程度上,市场上有些人分析的关税增加幅度和贸易赤字之间的经济关系反而可能更为合理。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预见,特朗普在未来的关税调整上必然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其传统盟友。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仍然需要继续,尽管目前看来任何道路都会受到影响,但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仍然是在这次行政命令中隐藏最深的矛盾,因为从制造业和研发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特朗普已经把未来10年的技术战争转化为了制造能力战争,而中国作为“唯一”制造大国,事实上也持着类似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房地产和金融的各种压制本质上是希望给制造业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成本余地。当然制造业上升为科技竞争这一维度时,本质上规模和人才就是两个重要的变量,前者目前中国显然有优势,而后者,如果真像某些调查显示的那样,美国科研人员正在考虑离开,那未来几年的竞争势态会更加的复杂化。
行政命令的后半部分其实就是对等关税的基本加征规则,命令本身有了比较详细的解释,网上可以找到税率表格和相关信息。加征规则直接反映的就是大多数可以作为替代性生产基地的国家都没逃脱。虽然基于历史和未来,他们中的一部分还可能“复活”,但显然,简单的关税规避已不再有效。说句正确的废话,还是只能靠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知道,我们所为之骄傲的HW公司是没有美国市场而走到今天的。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另一个选择就是去美国建厂。就这一点而言——
-
首先,不要排斥,不要有任何特殊的情绪,先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善于走到敌后去在敌后站稳脚跟对最后的胜利有重要的意义;
-
其次,千万不要低估去美国投资的难度,不说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法规体系,各种投资限制和未来的地缘政治影响都是要充分考虑的;因此,有替代方案的企业就不必以此为目标;
-
再次,如果要去,合规,合规还是合规,这是重要的基础。
我们还需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特朗普同时也通过行政令的方式确定在5月2日正式取消相关800美元低值产品的关税优惠,对800美元以下商品根据情况分别开征标准关税或者30%或定额的关税。这一规定将对中国的电商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对于在美国存在重大市场的企业势必需要对业务链进行重构。因为,从一般意义上看,这一关税的增加很可能会是持续的。
当然这样的关税要求将会直接转化为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尽管输美零售
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进行的影响仍然有待评估,但无疑是会产生直接而重大影响的,不排除短期内相关政策还会有所调整。在长期考量的基础上,中国境内的电商企业势必需要从业务重构,定价调整,交易模式,申报体系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和分析现有业务,从而形成可能的持续经营平衡。
谁也不曾想到,二战之前也曾经发生过的关税冲突,今天会以这样的形式重新呈现在东西两极之前。对中国而言,世界经济的再平衡终究只有两条路:切实有效加大内需,扩大有效消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更大更充分的市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走华为的路,让马斯克靠边站。”
截至发稿,美股跌去万亿美元市值,“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川普一喊美股伤心”关税对经济的全面影响显现无疑,但是估计还不会动摇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