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甘肃财税法规
p3jg84zkepio
 
2024-05-10
2025-03-27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省推进省属企业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1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省属企业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统筹推进、分类施策,供需对接、双向发力原则,分行业分领域推进省属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提升,加速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引导相关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扩大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到2027年,省属企业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省属企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达到节能水平,工业企业5G渗透率达到35%,重点设备联网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80%、70%。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重点行业省属企业设备更新

1.冶金有色行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钢铁、有色行业能耗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低效落后采矿、运输、洗选、冶炼和加工等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焦炉等全流程超低排放和限值排放改造,电解铝全石墨化、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加快实施金川集团铜冶炼技术提升、酒钢集团炼轧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白银集团15万吨锌锭生产线效能提升改造等项目。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7年,基本完成能效低于准入值的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新,镍铜冶炼、电解铝整体能效达到行业标杆水平,满足有色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责任单位: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

2.煤炭行业。对照煤炭行业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和落后技术装备淘汰目录,加大先进安全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淘汰影响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及设备,大力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等系统,推广矿井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场景和采掘工作面智能化装备应用,加快实施煤矿综采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到2027年,省属煤炭企业煤矿岩巷掘进全部实现机械化、建成智能化煤矿。(责任单位:甘肃能化集团、甘肃能化股份公司)

3.电力行业。推进省属发电企业火电机组节能、供热、灵活性“三改联动”,加快发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机组节能水平、供热能力和负荷调节能力。加快智慧电厂建设,实施甘肃电投常乐智慧电厂等项目,打造集控、燃控、安防、热网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煤、电、汽、水、灰等业务智能化管控全覆盖。到2027年,度电煤耗降低1%以上,火电机组供热能力提升30%以上。(责任单位:甘肃电投集团、甘肃能化股份公司、酒钢集团、金川集团)

4.装备制造。推动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省属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实施天水星火智能数控机床公司关键设备数控化升级改造及产业化,兰石集团智能化超合金生产线建设,甘肃电气集团输变电产业拓展与升级、低压电器元件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项目;推进省属农机制造企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甘肃科技集团圆草捆打捆包膜一体机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推进兰州三毛实业公司更新转杯纺织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责任单位:甘肃国投集团、兰石集团、甘肃电气集团、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甘肃建投集团、甘肃能化股份公司、甘肃科技集团、甘肃公交建集团)

5.化工行业。推动省属化工企业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安全标准要求的生产装置,退出一批安全风险高的装置设备,改造一批工艺相对落后、效能低下的老旧装置,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与低(无)泄漏生产设备,更新升级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生产设备和分析仪器、测试仪器等实验设备,推动民爆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实施酒钢集团干馏移动床配套系统优化改造、甘肃科技集团受阻酚及乙烯基新材料、兰州助剂厂新材料用有机过氧化物等项目,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责任单位: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甘肃能化集团、甘肃科技集团、甘肃药业集团)

6.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围绕新型城镇化,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更新淘汰使用超过10年以上、高污染、能耗高、老化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和智能升降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积极参与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存量建筑节能改造、地下管网、桥梁隧道、供热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升级改造。(责任单位:甘肃建投集团、甘肃城乡集团、甘肃水投集团、长城建设集团)

7.其他行业。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省属企业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鼓励货车、工程作业用车加快节能新能源替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省属企业产线设备更新和升级改造,实施甘肃药业集团普安制药5000万盒宣肺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陇神戎发生产线“三化”改造等项目。推动文旅领域省属企业持续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拓展通用航空应用场景。推动省属农业企业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推动省属企业所属职业教育机构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仪器设备,打造冶金有色、新能源、化工等行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省属企业所属医疗机构装备更新,实施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和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责任单位:甘肃建投集团、甘肃城乡集团、长城建设集团、甘肃水投集团、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甘肃文旅集团、甘肃电气集团、甘肃公航旅集团、甘肃公交建集团、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甘肃能化集团、兰石集团)

(二)加速数字化转型

8.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原材料制造企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9.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加快智能工厂、智慧电厂、智慧矿山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到2027年,省属企业建成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50个。(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10.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省属企业加大数字产业布局力度,支持甘肃电投集团加快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提升算力调度和算力服务水平,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7年,省属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上云与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国家级灾备数据中心等各类数据中心5个以上。(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三)加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11.推介优势产品。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加大产品供需对接和推介力度,积极拓展市场,遴选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产品,形成优势产业、产品清单,向全国宣传推介,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国家相关产品目录和政府采购范围,推动更多先进设备、优质产品、创新技术服务全国大市场。(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12.分类精准对接。推动省属企业对接石化、钢铁、有色、煤炭、电力、交通、水利、建筑等领域,扩大省属电工电气企业发输配电设备、低压成套设备、工业电器、电气传动自动化、电机等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提供电工电气全产业链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扩大省属装备制造企业在炼油化工、油气钻采、工业母机、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核乏燃料储运、核电成套设备、施工机械、钢结构、舞台演艺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扩大省属企业镀锌铝镁板、专用不锈钢、合金材料、纳米材料、高纯金属、动力电池材料、高档铜箔等新材料、新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责任单位:兰石集团、甘肃电气集团、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甘肃文旅集团)

13.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省属装备制造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推进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四)推动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

14.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支持省属企业加大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精深加工,加大从废旧金属中提取钌、铑、钯、锇、铱、铼、铂等稀贵金属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废有色金属、矿山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支持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等有条件的省属企业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进设立区域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打造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责任单位: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甘肃科技集团,相关省属企业)

15.落实新一轮标准提升行动。推动省属企业严格落实能耗、排放、技术、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工艺设备淘汰目录要求,淘汰不达标工艺设备,提升锅炉、电机、变压器、泵及冷水机组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更新污染治理设施、加快低碳转型发展。(责任单位:相关省属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省属企业设备更新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动态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省属企业结合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等工作,与谋划“十五五”规划相衔接,“一企一策”制定实施方案、任务台账和工作计划,建立设备更新需求清单、产品供给机会清单和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库,每半年动态调整,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实施组织体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二)强化政策供给。支持省属企业申报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强化银企对接,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2024年至2027年,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影响当期经营业绩的,在考核时列入特殊事项清单管理,经认定可在考核时适当予以加回。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报刊、公众号等各类媒体资源,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广泛宣传省属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省属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推广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浓厚氛围。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