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
综合
h6ffyw4receh,1teh0dpvhe92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节税技巧
发布时间:2011-04-01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个人所得税纳税项目很多,我们选定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两个常规项目,来谈一下节税技巧。

  对于工资薪金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我们的节税建议有二:一是平均发,也就是让员工的每月工资数额尽量平均,从而适应较低的税率,来减轻税负;二是分开发,即把员工的报酬分为工资和奖金两大部分,均衡地发放,来减轻税负

  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我们来看看工资薪金的节税技巧和效果。

  【案例1】平均发放工资,员工就不用纳税了

  某糖厂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一年只有四个月的生产时间,生产期间三班倒,忙得没日没夜,职工平均工资为4000元/月;其余八个月,职工没事干,每月发500元生活费。

  糖厂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是这样的:

  生产期间,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40002000×10%25175(元)

  这四个月,每人共纳个税700元。其余八个月,每月领取500元因不到起征点,不纳税。

  其实这样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明确了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特定行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可以实行年薪制计算工资和税金。《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又明确: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糖厂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属于国家圈定的特定行业,若采取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员工的纳税情况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员工每月平均工资=(4000×4500×8÷121666.67(元)

  月平均工资没有达到2000元的起征点,不用预缴税金;到年底算总账时,个人工资总额不超过24000元,也不用计算税金了。所以,依据国家规定改变计税方式,糖厂员工就不用纳税了,每年人均节约个税700元。

  【案例2年终奖发整数能节约个人所得税

  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年终奖按发放额除以12个月来确定适应的税率,那么发放多少就很有学问,因为多发1元钱,就可能多交几百元、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我们举例讲解:

  张某得年终奖6000元,李某得年终奖6001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张某的年终奖6000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元,适应税率为5%,没有速算扣除数。

  张某应纳税额=6000×5%300(元)

  李某的年终奖6001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08元,适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

  李某应纳税额=6001×10%25575.1(元)

  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除以12后超过500元,就适用10%的税率,比张某多交275.1元的个人所得税。

  再例如,张某得年终奖240000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0%;李某得年终奖240001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5%。那么,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比张某多交11000.25元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发放年终奖时,要对照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试算除以12个月后会落在哪一档税率区间,再来确定发放额,最好发足额的整数,也就是正好除尽,卡在临界点上,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比如6000元(满足5%的税率)、240000元(满足20%的税率)等,千万不要多发那1元钱甚至是6分钱,因为这6分钱除以12后,仍然可以四舍五入变成1分钱。这区区1分钱可以让你的年终奖适应税率提高5%。这1分钱在理论上称为临界点。

  我们曾经手的一个企业,年终奖发整数,一下子节约了1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工资薪金项目,遵循平均发、分开发的原则,并考虑临界点,就能减轻一定的税负

  劳务报酬——“外快收入的节税筹划也是以分为主。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的每次收入在20000元以内,按20%的税率纳税;20000元至50000元之间,按30%的税率纳税;超过50000元的部分,按40%的税率纳税——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鉴于劳务报酬具有一次性(完活一次结算)、多样性(在多家取得)和数额大等特点,我们的节税思路也是分——“化大为小。案例讲解如下:

  【案例3】签好劳务报酬合同,减轻个人所得税

  李先生是一位财务专家,与某高科技企业签订财务咨询服务合同,每年可获劳务报酬50000元,但李先生要支付交通费等费用10000元。我们看看如何签合同才有利于李先生。

  方案一:全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全额劳务报酬合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签法,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5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费用自理。

  依据税法相关规定,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费用-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1000030000(元)

  方案二:净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净额劳务报酬合同,即是仅就能拿到自己手里的实际劳务报酬签订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4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40000760032400(元)

  方案三:分别签订两个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是专家,对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指导和顾问作用,在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时,就可分工作和顾问两项劳务分别签订合同。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顾问费用20000元,合同签订后即付;另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20000元,完工支付(两次收入至少要间隔1个月,否则要合并纳税),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因为合同金额降低了,税率也就从30%下降到20%。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20000×120%×20%20000×120%×20%64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2000020000640033600(元)

  方案四: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也可以与企业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35000元,个人所得税、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由此,李先生的个人收益为35000元。

  企业为李先生负担的税款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3500035000×20%2000÷130%

  =37142.86(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7142.86×30%20009142.86(元)

  比较上述四种方案,从节税的角度讲,最不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一,纳税最多收益最小;方案二比方案一能省2400元税款,令李先生的税后收益从30000元增加到32400元;最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三,比方案二还多节税1200元,但签订两个合同会给实际操作带来点麻烦;最利于李先生的是方案四,但企业如果算出自己要多支出4142.86元(35000元报酬+10000元费用+9142.86元税款-50000元合同价),恐怕合同的签订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