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82cl5h8us2f1
全文失效
2024-05-11
2024-05-11
m916bnoox587
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的通知
财统〔1999〕6号  发布时间:2003-11-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各总公司、集团公司: 
  为了满足各方面开展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效绩评价操作中的计分原则和方法,根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财统字[1999]2号)的规定,我们制定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现印发给你们,供评价工作具体使用。 
  附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方祛   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规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功效因数法,辅助方法是综合分析判断法。现将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和综合评价的具体计分方法规定如下: 
  一、基本指标计分方法 
  基本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实际得分。 
  (一)单项基本指标计分公式 
  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二)单项指标计分步骤 
  1、根据评价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年度报表数据,计算某项评价指标实际值。 
  2、根据具体评价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行业或相应规模评价标准值。 
  3、根据已选用的评价标准值,确定该项指标实际值所处的档次和对应的标准系数。 
  4、根据该项指标实际值所处区域的上档标准值和本档标准值,计算功效系数。 
  功效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5、计算该项指标基础分,基础分=指标权数×该指标对应的标准系数。 
  6、计算该项指标调整分,调整分=功效系数×(该指标上档基础分-该指标本档基础分)。 
  7、计算该指标实际得分,实际得分=基础分+调整分。其中资产负债率指标的计分有特殊规定、参见《国有资本金效级评价操作细则》。 
  (三)基本指标总分计算 
  基本指标总分即初步评价得分,为各单项基本指标的得分之和。 
  基本指标总分=∑单项指标得分 
  二、修正指标计分方法 
  修正指标计分以功效系数法为基础,首先计算各部分修正后分数,再计算修正后总分数。 
  (一)修正后评价得分的计分公式 
  各部分修正后分数=该部分初步评价分数×该部分综合修正系数 
  修正后评价总分=∑四部分修正后得分 
  (二)修正后得分的计分步骤 
  1、确定各项修正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单项修正系数由基本修正系数和调整修正系数相加取得。 
  单项修正系数=基本修正系数+调整修正系数 
  (l)计算基本修正系数。第一步,以初步评价得分为基准,确定修正指标的应处区段;第二步,根据各项修正指标实际值确定所处区段;第三步,计算每项修正指标基本修正系数档所处区段与应处区段相同时,基本修正系数定为1;当所处区段与应处区段不相同时,实际值所处区段与应处区段相比,每相差一个区段,基本修正系数依次递增或递减0.l。 
  某修正指标基本修正系数=[1+(修正指标实际值所处区段-修正指标应处区段)×O.1] 
  其中:修正指标应处区段分为5个:①当初步评价得分在100-80分(含80分)之间时,说明企业的基本效绩状况优秀,应处区段设定为5;②当初步评价得分在80-60分(含60分)之间时,说明企业的基本效绩状况良好,应处区段设定为4;③当初步评价得分在60-40分(含40分)之间时,说明企业的基本效绩状况一般,应处区段设定为3;④当初步评价得分在40-20分(含20分之间)时,说明企业基本效绩状况较低,应处区段设定为2;⑤当初步评价得分在20分以下时,说明企业基本效绩状况较差,应处区段设定为1。 
  修正指标所处区段亦分为三个:①修正指标处于优秀值及以上时,所处区段设定为5;②修正指标实际值处于优秀值与良好值(含良好值)之间时,所处区段设定为4;③实际值处于良好值与平均值(含平均值)之间时,所处区段设定为3;④实际值处于平均值与较低值(含较低值)之间时,所处区段设定为2;⑤实际值处于较低值以下时,所处区段设定为1。 
  (2)计算调整修正系数。调整修正系数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但正区间确定为0.1。 
  调整修正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0.1 
  2、确定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各部分综合修正系数是对初步评价得分进行修正的依据,由每部分各项修正指标综合修正系数决定。 
  (1)某些指标综合修正系数取决于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和该修正指标的权重。 
  某项指标综合修正系数=单项修正系数×该修正指标权重 
  修正指标权重=某修正指标权数/(该指标所在部分的修正指标权数总和) 
  (2)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为该部分各项修正指标综合修正系数之和。 
  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该部分各项指标综合修正系数 
  3、计算修正后的得分。根据各部分综合修正系数和初步评价得分,计算出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再将各部分修正后得分相加,计算得出修正后的评价总分。修正后的总分,即基本评价得分。 
  (三)亏损企业利润增长率单项修正系数的特殊规定 
  对于企业三年利润增长率指标,如企业当年或三年前利润不都为正值,按以下几种情况确定单项修正系数: 
  (1)由亏损变为盈利的,单项修正系数为1.1; 
  (2)实现减亏的,单项修正系数为1.0; 
  (3)由盈利变为亏损的,单项修正系数为0.9; 
  (4)亏损增加的,单项修正系数为0.8。 
  三、评议招标计分方法 
  根据评议指标所评价的内容,遵循综合分析、持续稳重、长期发展、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评价参考标准判定实际指标达到的等级,再计算评议指标得分。 
  (一)由评议人员以综合分析判断的方式确定各项评议指标应取等级,确定每个等级对应的参数。 
  (二)将每位评议人员对指标的评分加总,再除以评议者人数,得到各项指标的最终分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每项指标得分。 
  单项指标分数= 
  ∑(单项指标权数×每位评议人员选定的等级参数)/N 
  其中:N示参加评议的人员数,最低不能少于5人。 
  (三)计算评议指标所得的总分 
  评议指标总分=∑单项评议指标分数 
  (四)评议指标计分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在对评议指标进行评议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各项指标的内容,充分考虑各项潜在因素的影响,结合评价对象经营的总体状况,确定评议指标得分。 
  2、稳健稳妥原则。为使评价结果不致对公众产生误导,使评价结果充分反映经营风险,对每项指标要慎重确定等级。对某些所含风险较大,有可能威胁企业正常经营的因素,应予以充分关注,并视风险大小适当调整评价等级。 
  3、长期发展原则。对评议指标的评价,不仅要立足于评价对象当期经营状况,还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变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对企业发展潜力作出评判。 
  4、客观公正原则。评议指标的评价结论由评议人员判定得出,一般不设置可比的数值标准,因此,评议人员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工作准则,作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评议结论。 
  四、综合评价计分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权数的设置规定,在评议分数得出后,结合基本评价得分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并据此形成综合评价结论。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得分为; 
  综合评价得分=修正后评价总分×80%+评议指标总分×20%。 
  五、相关问题的统一规定 
  (一)评价标准值的选用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性,每次评价只能采用同一套评价标准值,不同类型的标准值不能混用。 
  (二)基本指标的实际得分不能超过指标权数。当基本指标的实际值大于等于优秀值时,该指标的得分是指标权数;当基本指标的实际值低于较差值时,该指标得零分。 
  (三)单项指标的计分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综合分数按四合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 
  (四)对评价结果产生异议并确实存在重要客观因素时,评价工作组可将评价结果提交专家咨询组论证。专家咨询组认为确需调整评价结论,可对评议指标重新评分。其中,对大型企业的调整结果应提交上一级评价组织机构复议。 
  (五)对于集团企业的评优原则上以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为评价基础资料。如果集团企业户数在某一行业的集中度超过70%,则采用该行业标准值进行评价;如行业集中度低于70%,则采用全部行业平均标准值进行评价。 
  (六)对经营多个主业企业的评价,可先以不同主业指标分别评价计分,再将各主业综合评分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结论。 
  附表:一、企业效绩评价计分表(略) 
     二、多户企业效绩评价排序表(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